RSS 发表于 May 6, 2012 举报 Share 发表于 May 6, 2012 知名作家小野和兒子李中合推紀錄片「蘭陵劇坊」,記錄蘭陵的歷史和對台灣劇場的影響力。小野說,一如蘭陵當年為了擺脫「控制」而成立,他很高興拍攝過程中,兒子也擺脫了他。在台灣藝文界占有一席之地的蘭陵劇坊,開始於1979年,1991年解散。創辦人吳靜吉和當年主要團員金士傑等多人今天齊聚一堂話當年,彷彿開同學會般溫馨又熱鬧。吳靜吉話匣子一打開就關不了,現場笑聲連連。蘭陵第5期學員顧超說,雖然現在從事影片拍攝,「但夢想有一天可以再回到舞台上」。楊麗音忘了自己出身哪一期,馬汀尼感謝因為李中,才有蘭陵同學會。早年名叫劉靜敏的劉若瑀驕傲地說,「我有演『荷珠新配』」。談到這齣蘭陵的重要戲碼「荷珠新配」,「蘭陵劇坊」總策畫小野說,這要特別感謝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許子漢,若不是許子漢當年「偷錄」,這次紀錄片就沒有「荷珠新配」的經典畫面了。小野進一步說,當年只有3家電視台,而且欠缺數位存檔計畫,加上蘭陵「組織混亂」,許多珍貴影像資料都未能保存下來;若非像許子漢那樣的蘭陵粉絲和光啟社僅存的少數影像,蘭陵風華很難再現。小野直稱這些稀有珍貴的畫面都是寶。另外,對於首次的父子合作,小野直言「我的臉丟不起」,也因此拍攝之初他參與不少,後來為了避免帶給兒子困擾,他退居幕後,交由李中主導。直到「蘭陵劇坊」入圍台北電影節,小野才看到紀錄片全貌。小野說,30年前蘭陵因為擺脫社會、政治的控制而成立,而此片拍攝期間,「就像是李中擺脫我的過程」。言談中充滿了「父以子為貴」的驕傲。蘭陵雖然解散20年,團員各自發展,奠定了台灣藝術表演基石。金士傑、李國修、劉若瑀和趙自強等人各立門戶,各自發展出風格截然不同的表演方式。「蘭陵劇坊」導演李中出生於蘭陵劇坊成立的那一年。李中說,「看到這些前輩30年來熱情不減,從沒離開過舞台,我也因此受到鼓舞」。他說,「重要的不是你是否成功,而是『你能撐多久?』」「蘭陵劇坊」紀錄片分上下集,於12日、19日晚間10時在公視播出。详文 引用 Link to comment 分享至其他网站 More sharing options...
Recommended Posts
Join the conversation
You can post now and register later. If you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now to post with your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