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发表于 July 8, 2012 举报 Share 发表于 July 8, 2012 台北電影節「三十而立」論壇,今天邀導演張毅、魏德聖兩名跨世代的電影追夢人,分享自己的電影路,及在這條路上碰到的困難。30年前的台灣新電影浪潮,跳脫過往政令宣導的創作型態,題材轉為寫實,貼近日常生活,為現代台灣電影奠定基礎。當年台灣新電影的代表人物張毅,和目前國片市場的中流砥柱魏德聖,共同交集就是「逐夢踏實」,希望透過電影改變台灣社會。他們都曾碰到經費不足、預算超支狀況,張毅回憶當年拍「我這樣過了一生」時,因預算超支,曾面臨停拍,甚至每天趕下午3點30分到銀行軋票。另外,被主持人戲稱這幾年學到最多的技能就是借錢的魏德聖則說,拍電影一開始用想的很浪漫,後來發現浪漫會製造很多左右為難的事,如預算超支。雖然在電影路上走得艱辛,但魏德聖表示,他喜歡拍電影,「因為工作人員都很挺你」,台灣電影的美好年代不見得是賣座,而是工作人員團結合作的精神,共同完成一些夢想。張毅也說,電影是「遺憾的藝術」,當台灣整體資源受到邊緣化壓力,不光是民間要面對,政府也要面對,讓台灣電影有走向未來的可能。張毅表示,小時候他父親認為在路邊拍電影、邊吃便當的人沒文化,不贊成他進入電影這行。至於拍出「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等片,振興台灣電影產業的魏德聖表示,他向來對電影行業有高尚的崇拜,但早年苦無參與製作的機會,甚至為了入行,去擔任三級片的場記。详文 引用 Link to comment 分享至其他网站 More sharing options...
Recommended Posts
Join the conversation
You can post now and register later. If you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now to post with your account.